人工智能进化之路:从弱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

John McCarthy在1956年最早使用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这个词。他曾经吐槽说“一旦一样东西用人工智能实现,人们就不再叫它人工智能了”。但近年来,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普及,人们不再认为人工智能只是未来的神秘事物,因为它已经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。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近几年也大批量的注册开业,也是资本、风投竞先追捧的对象,智达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就是一家创业型的AI技术公司,其整合教育资源,打造的智达人工智能学院,更是AI教育培训行业中的知名AI教育品牌,是产教融合中的典型教育培训机构。

事实上,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宽,种类也很多。通常,按照水平高低,人工智能可以分成三大类:弱人工智能、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。它们之间究竟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?

人工智能

1.弱人工智能

首先弱人工智能(ArtificialNarrow Intelligence/ANI),只专注于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,例如语音识别、图像识别和翻译,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。它们只是用于解决特定的具体类的任务问题而存在,大都是统计数据,以此从中归纳出模型。由于弱人工智能智能处理较为单一的问题,而且发展程度并没有达到模拟人脑思维的程度,所以弱人工智能仍然属于“工具”的范畴,与传统的“产品”在本质上并无区别。

包括近年来出现的IBM的Watson和谷歌的AlphaGo,它们是优秀的信息处理者,但都属于受到技术的限制的“弱人工智能”。比如能战胜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AlphaGo,它只会下象棋,如果问它怎样更好地在硬盘上储存数据,它就无法回答。使用弱人工智能技术制造出的智能机器,看起来像是智能的,但是并不真正拥有智能,也不会有自主意识。

2.强人工智能

强人工智能(Artificial GeneralIntelligence/AGI),属于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,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,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胜任。它能够进行思考、计划、解决问题、抽象思维、理解复杂理念、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,并且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。

“强人工智能”系统包括学习、语言、认知、推理、创造和计划,目标是使人工智能在非监督学习的情况下处理前所未见的细节,并同时与人类开展交互式学习。在强人工智能阶段,由于已经可以比肩人类,同时也具备了具有“人格”的基本条件,机器可以像人类一样独立思考和决策。

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,我们现在还做不到。但在一些科幻影片中可以窥见一斑。比如《人工智能》中小男孩大卫,以及《机械姬》里面的艾娃。

人工智能

3.超人工智能

超人工智能(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/ASI)牛津哲学家、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级智能定义为“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,包括科学创新、通识和社交技能”。

在超人工智能阶段,人工智能已经跨过“奇点”,其计算和思维能力已经远超人脑。此时的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人类可以理解和想象。人工智能将打破人脑受到的维度限制,其所观察和思考的内容,人脑已经无法理解,人工智能将形成一个新的社会。《复仇者联盟》中奥创、《神盾特工局》中黑化后的艾达,以及电影《超体》中的露西或许可以理解何为超人工智能。

人工智能

现在,人类已经掌握了弱人工智能,它的每一步都是在向强人工智能迈进。而超人工智能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认知范围,甚至引发了人类“永生”或“灭绝”的哲学思考。人工智能革命是从弱人工智能,通过强人工智能,最终到达超人工智能的旅途。不管这个旅途有多长,不管人类的意愿如何,不可否认,这一革命已经以不可逆之势蓬勃开始了!